
近期,电竞圈热议的话题莫过于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了。这项巅峰赛事盛宴之外,也有一群人在千里之外的马来西亚,创造并享受电竞赛事的狂欢。在他们之中,甚至已有年轻人玩 MOBA(multiplayer online battle arena,多人线上战斗竞技场游戏)手游月入数万美元了。
起于 Mobile Legends相较于中韩两国更具传奇色彩的电竞史,马来西亚可讲的电竞故事并不多。DOTA,几乎代表了马来西亚电竞初期的全部。
不仅诞生了 Chuan、Mushi 等一线 DOTA 职业玩家,前者甚至帮助 IG 俱乐部摘得 DOTA2 分量最重的荣誉──TI2 冠军,其打造的本土俱乐部如 Orange 等也能在大型赛事有出色表现。而身为首都,还是国际化步伐最快城市的吉隆坡,近几年靠着成本低的优势也一直是 DOTA2 官方线下赛事最看好的沃土。
如果说 DOTA 选手、俱乐部及赛事帮助马来西亚建好了电竞产业的根基,那幺近两年兴起的行动电竞则给这个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。透过上週末的线下赛事,我们也得以一窥这个新市场的大致面貌。
这项线下赛隶属于 MPL 系列,即 MOBA 手游《Mobile Legends:Bang Bang》(下称「Mobile Legends」)职业联赛。Mobile Legends 是由上海沐瞳研发的游戏,目前主要针对海外市场发行,当然你可能对游戏有点熟,但你不知道的是,赛事布局已深入东南亚,不仅包括印尼、马来西亚、新加坡,菲律宾等地,还有声有色地开展到第二赛季。
对体验过 KPL 和 LPL 线下赛事的葡萄君来说,MPL 的线下条件的确不算高大上:选址并非市中心,而是紧邻吉隆坡市区的八打灵再也;当地电竞馆水準有限且覆盖不足,场地选择捉襟见肘,最终以商场代替;商场入口也没有明确路线,初次前来的玩家可能要耐心搜寻才能找到场地……
但即便如此,决赛现场玩家数量并没有打折扣。一层场地近百个座位很快坐满,来晚的玩家大多席地而坐,部分玩家甚至跑到商场二、三、四层,瓜分了本就不多的剩余看台。较幸运的是,人数骤增并未影响商场的营运,在保全的协助维护下,比赛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。
16~22 岁的年轻人是在场观众的主力,Irwin 就是其中之一。一年前,他接触到 Mobile Legends,并和朋友一同玩到现在。除此之外,他也是《PUBG Mobile》和《COC》的资深玩家。「我的偶像是 Fredo,今天也是为了他而来,」Irwin 说。Fredo 是马来西亚的职业选手,以实力优秀着称,所在的 AirAsia Saiyan 战队(亚航)也是此次线下赛冠军的有力争夺者。不过事与愿违,Fredo 几乎走上和 RNG 战队 Uzi 相同的道路──因为轻敌,他们浪了几波团战后最终被翻盘。打败他们的,正是常规赛排名垫底的同门师弟 Saiyan 二队 Saiyan Reborn。
由于比赛战队来自马来西亚、新加坡两个国家,延伸出来的民族情结也是 MPL 线下赛的一大看点。本土战队每次外战胜利,都少不了玩家近乎沙哑的嘶吼与欢呼。加之东南亚的电竞风格少不了「X」字,因此大部分时间,现场往往都处在超嗨状态。
身为英文解说之一,Matthew 也被观众的热情感染,解说尤其卖力。持续时间长达 1 分钟的团战,他几乎是用一口气解说完,在他身上,葡萄君似乎看到了 LPL「氧气瓶解说」昊凯的影子。
不过解说声在观众欢呼面前很快被淹没,加上商场空间开放,过于吵杂,观赛体验并不算完美。不过不可否认,眼前的行动电竞赛事正用适应当地特色的方式形成自己的模样。对于马来西亚市场如何做电竞,业者也有自己的看法。
玩家热情参与,选手竞争还不激烈对 Mobile Legends 电竞负责人 Logan 来说,类似线下赛并非首次尝试。早在 2017 年 7 月,他们在印尼雅加达某个商场,开启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电竞比赛。「因为是第一次线下看比赛,玩家感到很新鲜,来了不少,远远超出我们预期。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天比赛打到晚上 12 点,商场都关门了但比赛还没结束,附近居民嫌我们很吵,甚至去报警。」Logan 回忆。
相比之下,同年马来西亚的线下赛首秀效果就不如印尼。Logan 认为环境因素是其中之一,马来西亚靠近新加坡,经济发展较快,大多数家庭都有车,Wi-Fi 和电脑普及率高,娱乐方式相对多;印尼人口密集,娱乐方式较少,看到身边举办一场比赛,都会热情高涨地相约一起骑摩托车去看。
这意味着马来西亚赛事主办方需要拿出更高的品质标準。「我们会考虑把赛事放到电竞馆,来满足玩家的口味,但在场地之外,氛围也很重要。」电竞馆尚未敲定的情况下,他们今年依旧选择了氛围更好、人流量更多的商场。Logan 称,这种规模的线下赛投入成本在数十万美元左右。
从产业环境看,虽说马来西亚领先大部分东南亚国家,但可选择的仍然很少,DOTA 赛事之外几乎看不到大规模赛事(尤其是对本土玩家的赛事),且现有各项 DOTA 赛事间隔期很长,容易出现断层。之所以有这个问题,主要原因也在于缺少产品带动。中国经过多年发展已积累很好的竞技用户基础,相应的联赛沉澱不少用户,但整个东南亚早期并不具备这种量级的产品,直到 Mobile Legends 出现。
App Annie 资料显示,Mobile Legends 拿过马来西亚、印尼、菲律宾等 20 国下载榜首,以及 44 国畅销榜第一的成绩。以 3,000 万人口的马来西亚为例,Mobile Legends 据说 DAU 至今也在100 万至 150 万之间。「大体积游戏并不受东南亚玩家欢迎,因此安装包控制在 100M,先确保能玩,有 Wi-Fi 时再下载剩余资源,另外我们很早就在马来西亚部署了资料中心,」Mobile Legends 研发商上海沐瞳营运总监 Lucas 表示。在此基础上,他们还为每个国家製作本土民族英雄,也获得玩家认可。有了产品为基础,赛事才有落地的条件。
「这产业刚起步,玩家参与热情度很高,但市场认可度还不高。我们最开始的想法是用赛事搭建平台来打造影响力,降低职业门槛,平民队只要有实力就可以进来,」Logan 说,「我们没有强制选手做全职。很多比赛都是週末或週间晚上进行,他们比赛之余可以兼顾学业工作。」
也是因为处于发展早期阶段,战队之间竞争并不激烈,挖角、跳槽现象极少见,每个月 3、4 千人民币基本就能满足马来西亚本土队员的薪资需求。持续办了一年赛事后 Logan 发现,当地的电竞产业开始得到资本青睐──Facebook 成了 Mobile Legends 全年电竞赛事的独家网路直播合作伙伴,而华为 Honor、亚航 Airasia、电商 Lazada、京东、虎牙旗下海外平台 nimotv 纷纷赞助 MPL 战队,「部分顶尖选手签约月薪高达数万美元,对东南亚来说已经很高了。」Logan 表示。透过跟当地产业深入结合,电竞一步步走向台前。
传统产业渐渐了解电竞俱乐部和选手也是电竞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。
身为新加坡籍选手,Aeon 向葡萄君表示他是在服兵役时才开始玩 Mobile Legends。儘管职业生涯至今不足一年,但他已带领 Flash 战队拿到上届马来西亚/新加坡赛区 MPL 亚军。
「成为队友之前,我们已经是朋友了。其中一半队友是当兵认识,另一半则是私下较好的玩伴。」Aeon 接受採访时说。和全职选手不同,Aeon 目前只是兼职选手,薪水大约几百块新币,较依赖外出比赛赚取更多的奖金。「平时会增加一些压力,告诉自己一定要赢」。
Flash 战队 CEO 透露,他们在马来西亚和越南都有 Mobile Legends 的兼职战队,在此之外,他们还组建了 AOV、堡垒之夜战队,前者还曾在越南收获第一,代表越南队参加不久前的雅加达亚运会,最终以 1:2 憾负中国队。在他看来,俱乐部挑拣选手离不开 5v5 的团队协作能力,这支年轻的 MPL 战队就是很好的例子。当然从投资角度,有十年电竞从业经验的他直言,好多传统企业不明白投资电竞会获得什幺,「毕竟这个产业太新了」。
不过马来西亚也有公司非常积极拥抱电竞,亚航 Airasia 就是其中之一。今年初,他们初次涉水电竞领域就买下 MPL 联赛实力突出的 saiyan(赛亚人)战队,吸引一大批当地年轻人关注。「这次投资对他们影响非常大,原来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部门,现在已经单独成立电竞事业部了。」Logan 说。据了解,尝到甜头的 Airasia 丝毫不错过每次宣传曝光的机会,每次线下赛,他们都会派空姐前来助阵。
一方面,传统企业逐渐意识到品牌年轻化的必要性,进而拥抱电竞,另一方面,Mobile Legends 背后的沐瞳团队也尝试让电竞朝标準化方向发展。
「最初选手穿短裤、拖鞋就上去比赛了,当然我们看来没啥问题。不过随着场地搭建越来越大,对自己的要求也会提升,所以选手、解说、裁判都要严格管理。目前虽然没有做到像中国纯职业的程度,但也在进步。」Logan 表示。
电竞算不算是好生意?每个从业者都有各自的答案。马来西亚部分电竞老板认为,这取决于当初立下的目标,也就是你想挣多少钱。对当地人来说,可能赚个 100、200 万马币就算大获成功了。知足,是东南亚人的生活态度之一。
电视台跨足电竞转播MPL 此次线下赛事交由马来西亚最大媒体集团 Astro 旗下 EGG 电视台一手执行。一家电视台为什幺想到要电竞?负责人 Edward 也有自己的答案。
2015 年,还在 Astro 总部工作的 Edward 收到大量 DOTA 玩家来信,称「马来西亚有一支队伍在参加 TI 比赛,你们应该转播这个游戏」。当时电竞和游戏不被认可的环境下,Edward 和同事很快以没有转播权为由拒绝玩家的提议。没想到,玩家的来信非但没减少,反而越来越多。
搜索后 Edward 发现,不仅马来西亚选手获得过 TI2 冠军,且这项最高水準的赛事每届都有马国本土代表队。「为什幺我们都不知道?」Edward 和同事陷入思考。商议之后,他们决定查询电竞赛事的转播权是哪方。
「英超、世界盃的转播权我们知道跟谁要,但电竞有些困难,我们谁都不认识,」Edward 表示,「这是一方面,技术则是另一方面。电竞用国际网路传送讯号,电视台一般是用卫星、光纤直接传输,意味着得从零开始学。有一次对方说 RTMB 网路传输,我们很呆,不知道什幺是 RTMB?」
电视台转播电竞的消息轰动了不少人。「Facebook 首页 7 个小时涌入百万人,身为服务方的我们之前总是挨骂,这次则收到相当多感谢的声音。」TI 之后,由于收视率很好,Astro 开始主动进行更多电竞方面的直播合作。
2016 年 6 月,Astro 独立出专注电竞的频道,也就是现在的 EGG。Edward 从总部拉来一些对游戏感兴趣的同事,合作转播 DOTA2、英雄联盟、CSGO、FIFA 等比赛,期间观看人数一度达 200 万。未来一个月间,他们还将紧锣密鼓筹备吉隆坡 MAJOR。「我们旗下有 DOTA 解说,不过由于比赛数量有限,他们前不久从全职转成兼职,」Edward 说。赛事之外,EGG 也储备了一些原创影片播出。得益于传统媒体长期以来的经验,他们在内容创作方面十分有自信。
「马来西亚的电竞产业,我们算起点之一,」Edward 表示,「这两年许多私人赞助、政府扶持的赛事,不少传统品牌也开始关注电竞。你说电竞是小众,没人会信了。」
电竞场地仍有发展空间赛事之外,马来西亚的电竞条件远比中国落后。电竞馆在当地并不常见,不过葡萄君仍利用比赛空档去体验。
晚上 9 点,葡萄君到达一家位于吉隆坡某商场顶楼的电竞馆。负责人 Michael 称,这里曾是街机游戏厅,停止营业后他便租下这个场地,做起电竞馆。从 2 月开业算起,他已营运了 8 个多月。
电竞馆中心矗立一面超大萤幕,同时也有两个小萤幕方便左右两侧的玩家观赛。座席旁的角落处放置了空投箱、头盔、枪械等供玩家拍照。非比赛日期间,玩家也有上网、游戏、会员活动等服务可使用,当然这也是中国电竞馆的标配。而开黑室隔壁,几个面积不算大的单人房间引起葡萄君的注意。「他们是普通玩家,同时也都是 YouTube 业余游戏主播,」Michael 表示,「有些人家里没有直播设备,或规格不高、网路卡顿,我们就提供这种方案。对来直播的玩家,我们都一律免单。」
Michael 透露,电竞馆目前注册 7 千多名会员。不过考虑到当晚不高上机率及不算突出的地理位置,这个数字或许有灌水。此外,电竞馆所需的成本投入也高于网吧、网咖,能否获利也是未知数。不过不可否认,随着本土赛事增加,电竞馆很有可能成为从业者想抓住的风口。
总结和东南亚其他国家相比,马来西亚电竞很具代表性,起点不低,但受困于无法迴圈。早期因硬体普及率不高和游戏产品的缺失,本土电竞始终发展不到一定高度。但随着像 Mobile Legends 这种产品补全和渗透,近两年产业逐渐有了提速趋势。
当然和成熟市场比,马来西亚市场有自己的轨迹,但还是慢了很多。不过好在,起码已开上了快车道。